學習武術和太極拳需要一個過程,有些人練了一段時間,學會了基本的套路,就感覺自己已經行了,自己在家裏刻苦練習,靜靜摸索,但是,他不知道太極拳不是剛學會就能摸索出來的,太極拳博大精深,蘊藏著深厚的太極文化和拳理知識。
我用嬰兒從爬到走的過程來比喻,嬰兒剛學會爬的時候,自己在家亂爬,沒有大人的指引,也就只會爬,就像“狼孩”一樣,不會直立行走。
學太極更甚于我們學走路,從爬到走,可以去模仿,這是個體力活,只要力氣足了,有了模仿對象,就可以會走了。因爲只要有了力氣,把自己身體支撐起來,就可以模仿大人走路了。但是太極拳是內家拳,變化在內,你看不到,怎麽去模仿呢?能模仿到的,那只是一個動作,是沒有內容的,從太極拳的內勁講,看起來你像是站起來了,其實還是在爬。爲什麽說有些人練了幾十年,還是一場空呢?也就是這個道理。我在教拳期間,遇過一個學生,看碟練拳多年,架子挺好看的,但裏面沒有一點內容。
老師教拳的過程就像我們的父母教我們從爬到走一樣。當我們學會爬的時候,父母會教我們怎麽站立、行走,會手拉手地牽著我們,教我們怎麽走,先邁哪個腳,後邁哪個腳,怎樣去控制平衡。想想我們從開始學爬,學爬的時候要爬一年,學走的時候也要走一年,當我們慢慢地晃晃悠悠能走的時候,父母還在旁邊看護著我們,怕我們摔倒,爲什麽?因爲那時候是站立的,站立的重心高,可能會比爬的時候摔得更重。
很多人覺得,在學拳上,我只要晃晃悠悠地能走就行了,但這時候,拳架還不成熟,會走樣,內勁不會按照你的思想去走,甚至會出現偏差。就像嬰兒剛學會走的時候,身體重量逐漸增加,沒有大人拉著或扶著,走路姿勢不正確,時間長了,就有可能導致腿變形,或者身體也會變形的後果。我有學生學了一段時間,就覺得可以自己去練了,過了一段時間,覺得沒有效果,又回來找我,這時他的拳架已經走樣了,需要重新好好正架學習,才能進步,這就是閉門造車的後果。難道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嗎?
當你的拳架逐漸成熟的時候,才能慢慢離開老師,獨立行走,拳架基本定型。想想我們小時候,父母教我們爬和走的過程,需要多長時間,直到到我們自己慢慢可以在家裏或街上來回跑,那又是多長時間。其實,太極拳和我們從小學走路是一樣的,整天在家裏,不用聽,也不用看,也不用學,那只能是閉門造車,十年,二十年,三十年,甚至一輩子,你也走不出來。這時候,你可能覺得:哇,我學了這麽久,就是白學了!往往這個時候,自己沒有去想一想,你學了多久,跟了老師有多久,又下了多少功夫。
當太極拳拳架基本定型的時候,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,就可以自己獨立去闖了。但是,有些人沒有學多久,就開始獨闖,最後碰得一鼻子灰,原因就是沒有耐心好好地跟隨老師學習。太極拳是由內向外的身心修煉,不僅僅是修煉身體,還包括思想、道德和行爲的修煉。
武術,包括太極拳,想要學到內在的精髓,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,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,今天跟老師學了一招,明天我就能用,明天再跟老師學一招,我後天都可以用,那是不現實的。想想我們在從爬到走的時候,大人教了我們,我們立馬就會了嗎?要經過長期的磨練,自己再試驗,摔倒,再爬起來,爬起來再摔倒,太極拳也是一樣的。閉門造車,不是一個可行的思維方式,到最終浪費時間,浪費精力,浪費了自己的青春,最後一無所獲。